[戲劇] 高文舉

http://news.artscenter.nctu.edu.tw/epaper/962/0401/20080401.htm
(話說這學期這種頁面也直接放海報圖檔了..)

南管新錦珠劇團在交大演藝廳的的精簡版本
一些大瑕疵導致很有野台戲的感覺
(像是好像沒順過稿的字幕機操控人員,還有毫不遮掩的場佈動作)
不過原本以為十分鐘就會走人的我還是把它看完了

話說大陸好像有另一劇名叫做【珍珠記】,元配名為王金真

很少看戲,更少看到劇情上平易近人的現場演出
所以以下應該會有很多原本就很正常,只是我在大驚小怪的事

周婆和張千的戲份被跳過
張千就算了,直覺上周婆是很重要的角色
雖然說官差是角色互動中必要的角色,故省不得
但是他們還是保留了手下們和李直那與主線劇情幾乎無關的互動
.其實可以解釋為讓那兩姐妹有表演的經驗

演手下的那兩姐妹因為未成年,所以很得觀眾的胃口
特別是大家都很快的意識到其中一人不小心把眼鏡帶上台的時候

完全不了解為何主角於前後場要由不同人來演
直覺上應該不是換裝的問題
另外話說"便服喬裝"用的服裝比狀元服好看多了,是件白衣
不曉得薛平貴騎的白馬是不是也有顏色上的影射(畢竟白馬跟素衣實在不搭)

家婆的戲份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那演員比較大牌,特別的多
她的唱詞幾乎句句都押韻

每段唱詞好像都有一種格式存在
會加上一些括弧的詞如:不女、四空北、疊、接疊、不良心意、升堂、將水、慢頭...
未查,不過猜測是如古詩詞配上某些既有曲調或表演組合
("不良心意"和"升堂"還蠻容易了解的)

鋪陳笑點的時候節奏會比較強
而且唱詞會有明顯押韻
ex: 眼皮皮皮剉 不是殺就是剮
ex: 我苦 我無依無靠 (河洛話說起來根本就同音)

其實編劇上是有在吊觀眾胃口的(可是我現在想不到什麼例子)
雖然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不過還是會先圓個場或是岔個題再往下走
笑點的重覆使用對第一次看這種劇的我來說還算不錯

重點其實在第二句的對句,會反倒重複不重要的第一句,這點我很驚訝
ex: 酒逢知己千杯少 酒逢知己千杯少 話不投機半句多
(前面還有一句不錯的,不過忘了記下...)

表示強烈語氣時,會重複句末詞語
並在每個字都配上梆子,以固定時間間隔的方式複頌該詞語中的字
這點在西洋戲劇中似乎沒有

雖是古裝劇,不過有個用詞卻很犀利:賊賤婢
出現了不下廿次吧..

音樂的部份沒聽出什麼來,雖然有嘗試注意去聽
擊樂和管弦樂是分開坐的,用了鋼琴椅來當放樂器的地方
梆子和竹板是同一個人打,竹板有些多餘動作很詭異
嗩吶會帶著演唱的旋律但是又不盡相同
另外有個短音的撥弦樂器(應該是琵琶但沒看到)會以tremolo的方式跟著嗩吶跑曲調
看這種有樂團的劇的時候總是覺得這些樂師很委屈

觀眾的反應還算ok,雖然好像有十來個是被抓過去捧場的
不下三次的聽到從觀眾席傳來跟角色一起哼唱的聲音
這也更讓我對前段"既有曲調"的論調更有信心 :D
另外坐我前面的那位拿著Walkman在錄音..他應該不是要做磁帶音樂

節目單是一張對折的A4,非常的簡陋
不過封面用了黑色以外的顏色,這點倒是很奢侈
看起來兩面是在不同台機器印的

承上篇,這樣的分析還是會有很多盲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