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 人生風景

我看到,被最美的月光所壟罩的,總是荒蕪的山谷。
我看到,被最密集的「朋友」簇擁著的,總是友情的孤兒。

我看到,最興奮的晚年相晤,總不外事席是敵手。
我看到,最怨憤的蒼老歇息,總是針對著早年的好友。

我看到,最堅固的結盟,大多是由於利益。
我看到,最決絕的分離,大多是由於情感。

我看到,最容易和解的,是百年血戰。
我看到,最不能消解的,是半句齟齬。

我看到,最低俗的友情被滔滔的酒水浸泡著,越泡越大。
我看到,最典雅的友情被矜持的水筆描畫著,越描越淡。

我看到,最早到臨終床前的,總是小人。
我看到,最後被告知噩耗的,總是摯友。


這是今天趁衛道的大學博覽會而回去時,找白繼尚老師後,他說是祝賀我考上交大音樂所,送我的書-余秋雨(話說他居然有在Sina的Blog的【人生風景】的封底文字。我還沒有看內容,但我只在第一句的時候有比較如以往的思考。
  1. 我不喜歡用最高級,還有「總是」這種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詞。
  2. 是因為荒蕪的山谷才能夠襯托美麗的月光吧?
  3. 承上,如是的反思是否可以套用到生活中的哪個價值觀上?

但是第二句我看不懂。第三句開始讓我感到好奇,該不會都是這樣的句子?

如果是一般的文章,看到兩句同樣的句型,我就會開始厭倦,但我這次服輸了。

接下來,仍是我以往就有的思緒,「知道了又如何?」有太多的名言我們也不是要刻意把他們當耳邊風,而是對於現況的臣服。就好像我現在如法炮製說一句「我看到,最令人無奈的,總是那些至理名言」,讀者們可能一時半會也找不到漏洞(事實上我還沒找到,目前也認為沒有)。

所以,那是我對這個封底所想要表達的事情的結論(即,這封底的文字的目的之中,除了「吸引讀者去買」的另一部分),就是表達「我看到,最令人無奈的,總是那些至理名言」。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