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不一

我贊成/推廣性開放,但我沒能繼續作為性開放的實踐者。

身為一個曾經在死會狀態實踐性開放的人,我自己的理由是「現在只對現任有性趣,連看片子都不太能硬起來」,而我所要質疑的,是我這樣的理由被解釋為「因為我太愛他」的合理性。

我認為,從小被灌輸的價值觀,仍是深植在潛意識中的。所以當進入一段感情,就會不自覺地「套用」了那些被灌輸的模式,以致我並非在思緒上有著「我愛他,所以不應該跟別人性交」的念頭,而是「直接」就變得對其他人沒有性慾。

依照我的論點,人們並不是生而就覺得「應該要性忠貞」,而是經過教育之後才這樣感受的。但既然我(們)的理性又已經得出「性開放應該被接受」,那麼為了不讓下一代也跟我一樣被傳統價值觀束縛(進而掙扎),我會繼續推廣性開放。但當然並不是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實踐之,而是至少讓這件事可以很公開的談,並且尊重別人的選擇。

這種尊重並不容易,特別是對於「完全無法理解」的人來說。以我自己為例,當我從「反對婚前性行為」變成「性開放的實踐者」時,就只是覺得以前執著著性忠貞的自己「很蠢」,而變得完全無法認同性忠貞。一直到了跟前任交往期間,我發現自己即使看色情圖片/影像也很難有性衝動,我才又可以體會性忠貞的想法,以及質疑/反思性開放的合理性。

有個常遇到的問題是:是否要接受另一半去通姦?這個問題跟下列情形有點類似:

  • 你信猶太教,那麼是否要讓基督教的另一半過聖誕節?
  • 你喜歡動作片,那麼是否要跟喜歡文藝片的人交往/結婚?
  • 你不吃辣,那麼是否要去改變從小吃川菜長大的伴侶?
比較過這些問題之後,其實並不難發現:人與人的關係,並不是只有性價值觀會造成彼此的不認同/不諒解,而是所有的價值觀/生活習慣都是相處中的難題。

雖然有點跳太遠,不過還是引用一下《情色風暴1997》的台詞:
「我也覺得我的當事人所辦的刊物十分噁心,可是我們若因為自身的好惡而剝奪他人的自由,那就背離了人權的真諦。」
(其實我沒看過這部電影,這是二次轉錄自〈一位異性戀學長 對於同婚的看法〉)

延伸

我這種「理性上支持性開放,情感上卻已難實踐」的狀態,被自己意識到是屬於「受到傳統價值觀的束縛,而且無從掙脫」的情形之後,我發現要去理解「廢除死刑的掙扎」就變得容易一些了。
反廢死論者常這樣批評廢死論者:「等到你的摯愛被姦殺,你就會支持死刑了。」說真的,我完全認同這個說法,但是這些卻仍不能夠推翻任何一個廢死的論點。我們並不能夠因為「情感上無法接受」就去否定一個真理/事實的存在。至於那個是不是「真理」,就不是本文重點了。

後記

  1. 我國民眾對死刑的「依賴」,我個人認為跟《包青天》連續劇的灌輸有非常重大的關係。
  2. 本文原應撰於三個月前,由於我太懶以至於跟他分手後也直到現在才寫出。目前的我並不清楚自己是否會再變成性開放的實踐者,但確定的是當時的我真的對其他人沒有性慾。

1 則留言:

I'm 邱老虎 提到...

別想太多,做自己就好:)
但我們也別強套框框到別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