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排英雄
(無雷)
應鐘銘的邀去看了
- 由豬哥亮演該角色,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操作
- 最終我們臣服於媒體與民粹(註:非指劇情表象)
- 我未能認同配樂與主題的契合度,但並非關於音樂本身,而是該曲的背景
- 如《Click》一樣需要許多時間鋪梗才漸入正題
- 除了藍正龍讓我花了點時間才入戲,整體演技、運鏡均好過《海角七號》
- 經歷「大家的笑點卻是我的哭點」也是個經歷
- 推
... read more
我不了解瞎子,因為未曾閉眼欣賞煙火。
首先感謝于美人2010-04-14在[新聞挖挖哇]節目上大力推薦
(另於2010-04-16的[國民大會]節目中也有一段表態)
對一個希望被聽見心聲的群體來說,有著此形象的公眾人物的支持,是莫大的鼓勵--而且是在如此知名的電視節目上。
這麼重要的片子,事隔15個多月才要在台灣上映是頗可惜的一點。身為男同性戀而且還愛著家人,會感動到哭是正常的,但我(們)無法確認這部片是不是真也能感動到其他人。(畢竟是真實的個案,確實也不太方便表現出全方位的觀感)以下指出我(們)在推薦給別人之前,需要做好的心理準備:
首先,Bobby是男同性戀。
儘管這部電影的主題完全可以延伸到親子關係的衝突,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在情感上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夠套用。
片中顯少提到lesbian,儘管很多次地用了homosexual這個詞,我印象中僅有兩次提到女同志:(可能還有)
1. P-FLAG聚會中有家長以gay來形容他的同性戀女兒
2. 法案辯論庭上的言論發表之中
而在肉慾的表現上,也是多以男體來表現,這對於女同志(以及她們的家人)來說,認同感也許不會那麼強。
第二,衝擊的是基督教教義
在不那麼「信奉」基督教的人眼中,很可能會將事件歸咎在「因為母親太過迷信」上面。而這樣的想法非常容易讓人忽略了「自己也是迷信」,即使不見得是因為「宗教」而是「道德觀」。甚或者,「傳宗接代」是個比「讓上帝滿意」更有建設性的堅持
第三:那些還是相信「同性戀有罪」的人,完全可以說「這個母親不想承認兒子受到魔鬼的誘惑」。
我們並沒有解決「有人被魔鬼誘惑」這件事,而是一昧的相信「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絕對不會被魔鬼誘惑」--即使我們用了「We shall blame the sin, not the sinner.」來自我安慰對於親友的墮落。
除了基本教義派之外,大多也都認同:「聖經是由人寫的,其字面意義可能並非上帝本意」這雖然可以在「同性戀不如聖經字面上有罪」上論述,但是卻也消極地允許了其反面意見。
第四:女主角的「頓悟」太快了
她哭倒在牧師面前之前,並沒有癥結點指出她受了什麼影響而相信「同性戀無罪」,至少我沒有察覺。
但如果連身為gay的我都沒有發現的話,怎麼能奢望那些不打算給我們太多機會的恐同人士們意識到呢?
基本上我覺得那一幕及其之後的運鏡/劇情鋪陳都嫌粗糙--儘管哭戲另人動容
整體來說,我頗為擔心這部片給異性戀和恐同人士們能帶來的影響,可能不如我們自己所預期的。不過,它成功地說服了(大多數的)我們身為同志的正當性,這個部份確實不可抹滅。
......
在統聯車上看了。我很喜歡趙二虎在水池裡擁抱黃文金(蘇州城主)的畫面(儘管黃文金的長髮令我不適),不是因為那很容易被作為同性戀題材,而是那很清楚地不是同性戀。而身為同性戀,我發現我應該有比異性戀們更了解他「擁抱」的那個動作。
其他影評們會說的我就沒興趣了。
而英雄主義是另一回事,有段網路上常被拿來當作簽名檔的文字(一時查不到出處),每次看到都讓我啼笑皆非:
有一個香錦囊,是從一個神話般的守軍的血屍頂上剝下的。那一次我們部隊遭受了從未有過的頑強抵抗。犧牲了三個艦隊,一個裝甲師和無以數計小組推進的敢死隊,才摧毀了那處隘口的碉堡。很成功地把事件描述地好像「三個艦隊、一個裝甲師和無以數計小組推進的敢死隊」的親友們就沒有這麼期盼一樣。......
但是竟然發現,使我們遭受如此慘烈傷亡的守軍,總數只有一人。士兵們起鬨地在他胸前發現這枚香袋,大家都相信這是一枚具有神奇力量的護身符。我們把他的頭顱砍斷,取下香袋,剝開,裡面一張被血浸紅的宣紙竟用漢字娟娟秀秀四個整齊的楷書寫著……
「盼君早歸。」
爸媽去Blockbuster借的(我一直覺得這店名很bastard / busted),我想主因是他們看了【禪武不二】又買了CD之後注意到【優人神鼓】。話說我不喜歡回台中的一個原因是用電腦時勢必會被干擾(話說現在在播【天敵】,而我抓不太到歐美片的點,只對那句「別把我當好人」有興趣),然後我也不喜歡看電影時有人在旁邊一直講意見 (很堅持己見/閉門造車嘛我)。
【優人神鼓】的日常對話比預料中的生活化許多,有點像是慈濟的俗家子弟。我很喜歡鏡頭在香港/台灣亂跳的這個點,特別是來台灣之後,鏡頭第一次直接跳回香港的時候。
直到回想的時候才對紅豆第一次出場的事件認輸,那是個很棒的角色,不管她對師傅的景仰是不是如某些人講的愛慕。但直到嵐姊問Sid「你為什麼生氣」的對話的最後的沉默,我才發現紅豆才是【優人神鼓】的代表-至少在戲份上是。
不喜歡那句「仇恨、煩亂…就是我們自己最大的敵人。」大概是因為我想要確定「敵人」的意義。不管是什麼樣的修行,仍必須自己從摸索中認定一種以上的「正確」,而我不相信有人可以跳過這一步。
話說電影讓我想到一個之前沒考慮過的點:屬於練武之流的訓練常需要吶喊,印象中單就生理而言是避免內傷,但心理上的修行而言呢?「釋放」不太能說服我....
配樂的部份忘了大部分,但是讓我很不解其配器的用意,有音高/調式。
缺點是影星太大牌,光是認出他們就會打斷思緒 (很多片都這樣)
剛去PTT的Movie板瞄了一下,發現我(也)看不下別人的這種文......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