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文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空間就是性別》讀書心得

  儘管對性別議題一直有興趣,但過往思而不學、閉門造車的我,一直未曾拜讀過畢恆達教授的《空間就是性別》一書。與傳言相同,畢教授的書言簡易賅,避開專業詞語,而改用十分生活化的文字和內容,成功地指出:我們不管是從日常生活到專業領域,都受到傳統性別價值框架的影響。

  然而,也不難發現,或許是設定的讀者群為一般民眾,選材其實受限於「日常生活」這個框架的影響,而著重在生理、家庭空間、體育、廁所、性騷擾/侵犯這些「人人天天遇到」的情形。相比之下,畢教授另於2006年所主編的《性別解碼全記錄》文章集,則更明確地指出:除了前述的日常生活中的性別議題,已經因為被社會大眾所習慣,以致於多數性別意識並不敏感的民眾可能覺得「習慣就好」,在一些並非「人人都經歷過」,但其實也是時有所聞的議題上,仍充斥著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解碼全記錄》中的議題,在此試舉數例:出嫁女子被物化、奴化,甚至商品化的情形,其實已被廣為提及,但未出嫁的女子,不只無法名列於原生家庭的牌位[1],甚至連原生家庭想要為之「辦個稍微像樣的葬禮」都不被允許。儘管後來發展出冥婚,但其儀式中仍嗅的到許多父權壓迫[2]

  另外,何撒娜於該書中的〈摩梭人,真的是女兒國嗎?〉一文[3]也明確地指出:摩梭族之所以常被歸類為母系社會,只是因為學者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不是傳統父系社會」的社會結構,然後就很興奮地幫它貼上與「父系社會」相反的標籤罷了!

  而在〈車底鑽探-尋找汽修科女生〉一文中,則可發現,法規上的形式平等並不一定會得到實質平等的結果──特別是在程序中有太多人為操控的地方。女生們雖然可以從汽修科中順利畢業,但那卻是在實務課中,老師不願見到女性眾目睽睽地躺下、鑽入車底,所以直接叫其不用實作的結果。而這樣的結果卻造就了這些女性無才的事實,加深了女性「花瓶」的刻板印象。

  儘管前述議題在《空間就是性別》中缺席,但整體而言該書仍是作為省視自己思維的一個練習教材,我們可以從中學習:自己平常的思考模式(不管是針對生活瑣事或是自己的專業領域)是否其實蘊含著過往沒有發現,而我們長期以來視之為常態的性別刻板印象或是父權壓迫。舉例而言,陳水扁對女記者說「想妳啊」一事 [4],儘管確實有些罵聲,但如果角色抽換為呂秀蓮[5]對男記者,或是陳水扁對男記者這樣說,恐怕就不會只是一兩天的新聞版面了。另外,娼妓管制長期以來均以「防範性傳染病、人口販賣及勞工剝削」為政策考量的主要重心,或許有可能其實是掌權者(除了裝作聖賢之外)想要極力掩蓋「娼妓的存在本身就是父權壓迫」這個事實。就此而言,書中的「我們…不要防衛機制,…防衛機制阻礙我們誠實地面對社會的真相」[6]恐怕確實是較為治本的作法。

  但本書卻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仍然難以說服根深蒂固地不認為自己所謂的「男女有別」是一種歧視的人。書中(或許是想要避免使用專有名詞)並沒有提到形式平等與實質平等的困境,以致於在與運動有關的章節中,多次地強調「女性沒有被給予平等的機會,所以能力才會普遍不如男性」,但在〈羅馬競技場〉一文中,又明顯地指出女性需要有「優先權」。這樣的論述方式對於一般鮮少思考社會正義困境的人來說(特別是傳統價值觀較重的),恐怕會覺得「啊你這樣根本就是大女人主義嘛,什麼東西都要女人優先,男性都要變弱勢了」或是「孔子說的沒錯,女子就是難養啊!」而忘記(甚或有意忽略)男性「已經是既得利益的優勢」現況。另外,「每個人都贏」的趣味,或許可以避免孩子因為「輸」而感到沮喪,但難道孩子要進入社會,不需要學習如何面對輸的沮喪感嗎?

  另一個書中沒有提及的點則是「有所成就才會被認可」的問題。對於弱勢族群來說,常需要藉著成就(而且是優勢族群認可的成就)才能被認同,所以女性必須「表現的不比男人差」才會至少能夠在該能力上被認可──然後在另一個領域被加強鄙視。也就是說,腦子好的女人,其「體力比男人差」的特性會被放大、強調,特別是我們在聊到性侵害議題的時候;而運動專業項目不錯的女性,如果有意無意地透露出她「仍有所畏」,就會被男性說「啊哈!終究還是女人,怕東怕西的嘛~」有能力的女性尚且如此,那麼其他一般的、表現未驟佳境,或是更弱勢的女性又會是如何呢?

  其實,本書之所以會被我評為「一般閱讀」而非專業論述,根本的原因應該是:作者對於性向歧視與女性壓迫的陳述方式差異過大。當然就當時台灣的狀況來說,這確實是比較務實的作法,我(們)也可從中學習到一些「如何與尚無性別意識的人交談」的方法。但整體而言,書中對於性向的描述,不像作者在論述「男女不平等」時用了許多生活中的例子(如家務分工、性別氣質期待),而著重在同性戀與家人之間的掙扎。純以這種方式論述,仍有一些為德不卒之處:
  1. 未正面解決「同性戀就是不好」的根本心態。
  2. 難引起一般人的認同感:如果身為父母的讀者閱讀該部分章節,心裡所想的是「幸好女兒已經交男朋友,所以我不用擔心這些」,那就表示其實仍未脫離「不希望孩子是同性戀」的心態,也就是依然認為「同性戀不如異性戀」。至於「雖然我覺得OK,但是社會上的壓力卻是這樣」的想法,雖屬無可厚非,但這其實就是造成「孩子依舊不敢出櫃」的主因與壓力來源。
  3. 女同志的缺席:同志議題的討論中,仍很明顯地有男性霸權的問題,比方說我們提到「同志三溫暖」時即只討論男性,而愛滋病防治雖常與同志汙名的問題[7]並列,但卻也未從女同志的角度出發。
  4. 廁所:我個人相當質疑為何廁所需以「男女有別」為基礎。就同性戀眼光來看,男女被分化而必需依生理性別而進入廁所、更衣室、澡堂、溫泉,正是人們因為處於一個「只有同性有機會騷擾」的環境,而加深了對於同性戀的恐慌與仇視。
  5. 性別問題與性向問題的差異:這也是書中沒有提到的。由於性向比生理性別容易隱藏,人口比例上也不若男女人數相當,且「同性戀能做的事,異性戀也都能做」[8](除了異性戀無法發生「情敵變成情人」這種事之外),因此我認為性向歧視恐怕比較像是「左撇子歧視」──只是現實生活中又包含了人口政策和宗教壓力。
  綜合言之,本書就性別議題的討論,較適合作為入門書籍,或是通識教材的研擬參考。其經典之處在於親切、易讀、好懂、能讓人於生活中自省,但對個別議題的深入程度,我(們)恐怕還需要更多努力學習。

  後記:本文是林志潔老師本學期在交大科法所性別與法律]課程的期中作業之一。雖然我覺得同性戀部分的章節面向不夠廣,但是作為未出櫃的同性戀思考「是否要跟家裡出櫃」的參考資料卻仍是不錯(當然仍是以同志諮詢熱線的《出櫃停看聽》更針對問題啦)。除此之外,由於本書大多數篇幅都在論述男女平等,所以放在書架上也很容易跟父母解釋--是想要試探父母性別意識的朋友可以考慮的一本書。本段不在報告中。

註解:
  1. ^ 陳婉娥,〈重回旗津‧1973〉,《共和國》第57期。
  2. ^ 娶了「女鬼」的男子並非不能再娶。另外,有些嫁給有「多妻命」男子的女性,會積極地幫丈夫找冥婚。施芳瓏,〈未婚去世女子的處理問題與文化意涵〉,原收錄於《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18期,2002/5。
  3. ^ 原收錄於《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21期,2003/1。
  4. ^ 2007-03-01,陳水扁時任總統,到霧峰下田插秧,記者提問:「總統,插秧時在想什麼?」當時陳水扁回答「我在想妳」,事後則表示其實並不知是哪位記者。
  5. ^ 當時的副總統,因曾有「如果國家的副元首…必須像『深宮怨婦』這樣的話,何不…只選總統就好?」的發言,於本例中更添對比性。
  6. ^ 〈好男人與壞男人的共謀〉,第153頁。
  7. ^ 愛滋被認為與男同志高度相關,雖然很早就有國外研究統計數據,但在台灣會變成一種恐慌,而導致疾管局將防治重點從毒癮患者轉換到男同志,應可歸咎於2004-01-17的「農安趴」事件。當時因正值農曆新年,又有13名HIV感染者參與其中,是以可說是「街頭巷尾都在談論」。但新聞沒有說的是:其餘的80人後來仍被「強制」追蹤檢驗(名義為何?),而沒有人因為那一次的性愛派對染上性病。
  8. ^ 「有兩份研究…分別有13%和9%的女人表示她們經常行肛交」「異性戀男性曾經嘗試過剛交的也有相當大的比例。」瑞妮絲、畢思理,〈伴侶之間的性生活〉,《金賽性學報告》。
......
... read more

弱勢關懷

一位在身心障礙教育界的教師,因為其對身心障礙學生以及弱勢的慈愛關懷而出名。心障生和其家屬們都很感激教師的全心投入,社會大眾也對該師有很好的印象。

但在他帶的班裡,絕大多數學生都是一般生。而有位心障生會擅自在教師回答別人問題的時候,跟教師一起回答。雖也是針對該發問主題,但因同時發聲且音量不小,而使得大多數學生感到困擾。部分學生們因此在聽取教師回答的時候,以手遮住該同學方向的耳朵,一來是為了遮住他的聲音;二來是為了以此動作向其明示自己不想聽到他。

有次教師針對這個狀況,說了「請大家不要遮耳朵,那是不禮貌的行為」,此舉引起大多數學生不滿,認為教師沒有解決禍因,卻反過來限制大家想要限制該禍因的方式。教師對此的初步解釋是:「即使是聽取回答的時候,你也不能夠只專心在一件事上,那會失去你『同時觀察』的能力與機會。」似乎是在表示,這樣的限制並不是以「體諒心障者」的角度出發。

由於平常上課中就偶有學生會小聲交談,於是在某次,有學生在教師(以及該心障生同時)回答其他同學的問題之後,舉手發問:「請問教師,剛才最左邊那排的倒數第三位同學,說了什麼?」

所有人都意識到這是針對教師禁止大家摀耳朵的一個反動與抗議,教師也回頭注視該發問學生,帶著已經開始戒備的嚴肅表情。

該生見教師沒有在第一時間回答,繼續發言:「他跟旁邊的同學提到宏達電今天上漲了,請問他說宏達電上漲的比率是?」言下之意,是說自己有在注意聽,而且知道答案,想要藉此諷刺教師並沒有照自己所說的標準行事。

「Why?」教師回問,並擺出不高興的表情。他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把下巴內縮,用瞪人的方式注視著該發問學生。但這個反問的句子可以有太多解釋:「為什麼我要回答你?」、「為什麼你要問這個?」還有「為什麼你(們)反對我當初對大家提出的要求?」

該生也不是非常確定教師那句「Why」是指哪個部份,但大家也都心知肚明的是:教師並沒有要正面回答宏達電到底上漲多少;而且他也意識到了該生是針對之前的事件,想要打開天窗說亮話。

該生試圖鎮靜,好讓自己不流於情緒化,回答:....

(全文完)


後記

其實這是我今天(2010-05-20)早上做的夢。而夢是在該生回答之後,教師回答之前醒的,但我已經完全忘了該生的回答內容。不過以「故事」來說,該生的回答反而會讓人限制了對該事件的思考。

只是單就「詭異的夢境」來說,除了醒來後還有這麼清楚的記憶之外,其實我以前大多是夢到像是老式RPG的劇情。

......
... read more

最新健美運動詳解

以下全為該書節錄,選擇標準為個人喜好而非全書重點,版權仍屬原作者。頁碼依照[增訂版]而非[增訂二版]。

第30頁-體型分類

  • 瘦長型(Ectomorph):細骨骼、窄肩者,想要練大肌肉,組數、次數不能太多;組與組織間要休息稍久(約三分鐘);每餐(尤其練完後)的熱量、蛋白質要增加。其他的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或耗體力活動要減少。
  • 肌肉型(Mesopmorph)
  • 肥胖型(Endomorph):組數、次數要比其他體型者做更多,才能把脂肪練掉。有氧運動一週至少三次,每次三十分鐘以上。飲食低脂、少鹽、無糖。

第35頁

「隨身聽」無法讓肌肉變大

第43頁-暖身與拉筋

「暖身」(Warm-up)
每次開始健身運動之前,要做:
  • 全身性的暖身:跑步機(或腳踏車或暖身操)五到十分鐘
  • 局部性肌肉的暖身:每次鍛鍊一個肌肉部位之前,先做一、兩組輕的動作(15RM或更輕)
「拉筋伸展」(Stretch)
增加肌肉的柔軟度與伸展度,時機為:
  1. 全身性暖身之後
  2. 局部性暖身之後
  3. 全部課程練完之後(又稱緩和動作Warm-down)

第67頁

最安全保險的減脂(減重)速度是:每星期約減掉你體重的百分之一

第379頁

努力「壓過腿」的朋友,常常誇讚它卻能增強男性的各項「功能」。

第385頁

「Sissy Squat」筆者實在想不出什麼好的中文譯名,只好暫時音譯為「西西式深蹲」
......
... read more

陰莖鍛鍊法

除本文外,也可參考前人的文章

誰說男人不在乎大小有些人知道我有照著這本書練習之後都很好奇,於是我決定發一篇公開文,以盡量減少私下詢問的麻煩。此後私下詢問此話題的我將一概不回應,有興趣的還是可以在部落格公開留言(勿用私密留言)。

在本文之前與之後,請嚮往著碩大陰莖的網友們也閱讀一下[存活者偏差]的文章。而如果你只是單純覺得自己的屌太小,那應該先看看 Smallest Dick Contest。另一方面,180mm的屌就跟180cm的身高一樣,雖然不多見,但也沒有到稀世珍寶的地步,實無須過分崇拜。(當然仍應尊重此類偏好)


買了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其實不是屌變大,而是滿足了對這本書的好奇心,就這點來說我覺得229元(當時博客來的價位)很值得。

那麼先來報告成果:

日期鍛鍊時間長度周徑體積增加
2009-09-09 開始 16.5 10 0%
2009-12-09 三個月 17.5 11.5 40%
2009-12-12 三個多月 18.0 11.5 44%
2009-12-27約110天18.512.051%
2009-12-30約110天18.711.953%
(不用跟我伸照片了,想看大屌的話TT1069和XTube有很多,或是有個網站叫做Monster Gay Cocks)

我是在2009/09/07下的訂單,不過其實我並沒有很認真練習,是直到兩個月後某次打槍時,覺得握起來感覺不太一樣,才發現有成效並且繼續練習的,所以也許進度可以更快才是。書本最後面的附錄中也列出了許多成功案例,還有鍛鍊時間與成效的一些統計數據,我在該數據中算是成效欠佳的。(但書中並未對該統計的誤差可能做說明)


書中訴說的方法其實不外乎就是拉扯和延展,只是提供了很多保護措施,並且以「許多人的成功」增加說服力。(再次提醒,請務必理解[存活者偏差]後再行斟酌,畢竟該書並沒有任何醫學佐證。)大部分的鍛鍊都是凱格爾運動和以下步驟:
  1. 暖身10分鐘:把屌加熱,但避開睪丸。可以的話也對會陰加熱
  2. 延展:在不怎麼硬的時候握住陰莖最上端(但不是龜頭),往各個方向漸進式的拉,維持30秒這個拉長的動作,然後換方向。
  3. 血管擴張:在比較硬(但不是全硬)的狀態下,手指緊握住根部後往上套弄,每次約2~3秒,兩手交替進行共10~20分鐘。須避開龜頭,建議使用潤滑劑。
書中的其他篇幅則是在描述如何保護自己,還有一些所謂的「進階」練法。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注意「休息」的安排。書中說陰莖鍛練就跟肌肉鍛鍊類似,是在休息的時候變大,所以只要每兩三天鍛鍊一次就可以了。

不過,最近在PTT的sex板翻到HornyDragon的轉錄文(說是轉自南一中與南共舞sex板),跟書中提的有部份出入。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上該板尋找[#13151M8U]和[#1316IWO8]這兩篇文章。

除了尺寸之外,我自己還發生了一些「副作用」:
  • 消耗不少時間:每兩天就要耗掉30分鐘,比我練腹肌的時間還多..(愧)
  • 小便時間變久:因為「中斷小便」是基本練習
  • 龜頭皮膚變圓潤:因為我用嬰兒油當潤滑液
  • 包皮變長:而且比屌變長的程度還多...orz
  • 多花時間應付問我練得怎樣的人們
  • 未勃起時的尺寸增加
  • 血管更明顯(我有某條靜脈凸的很誇張)。網友david也遇到此狀況


Q&A

有科學根據嗎?
很遺憾,沒有。這也是我希望每位想要盲從這本書的人們先讀過[存活者偏差]的原因。儘管這本書的推薦文裡頭有生物學的學者,但是細究其文字後不難發現他們根本沒有說「該書的方法有效」,而只是說這本書開啟了陰莖健康討論的風氣。
久了不練會不會縮回來?
書上說不會,因為每次勃起都是一種鍛鍊
加熱方法?
我沒別的器材,是用沖澡的熱水,所以常安排在洗澡後練。有次用了暖暖包覺得也不錯,書上則有提到電毯、米襪子,我猜市售的熱敷包大概也可以。(請注意不要燙傷並避開睪丸)
會不會不夠硬?
書上說「所以要練凱格爾運動」。我覺得這個部分非常重要,畢竟如果三個維度是以等比例成長的話,長度增加15%就表示你的陰莖需要比原本多一半的血流量才能維持原本的勃起硬度耶。
橫向變粗,長度卻鮮有增加怎麼辦?2010-01-15
請在較低的勃起程度施作圈握拉(血管擴張)
有包皮的人應該怎麼練,是把皮掀起來還是包著練勒?2010-02-01
書上說都可以,我自己因為潤滑的不太夠,是讓包皮跟著手移動。
除了SIZE變大之外,爽度有變強嗎?
我開始練的之前和之後的性愛方式不同,所以沒有辦法回答。
陰莖練大之後,那龜頭怎麼練大?
我龜頭也有一起變大耶,沒有遇到成長比例不一的困擾
血管精油?
據說中文書錯的離譜,詳見david的分享,我自己則完全無使用經驗。
練完的痠痛感?
確實是會有類似重訓後的痠感,也是根部的感覺較為明顯。在我有進步的那段日子裡,這種感覺還算常出現,也被我歸納為「有效」的徵象。(但這感覺不會維持到24小時)
控制勃起程度
因為我主要是想加粗,反而比較常因為勃起程度不足而困擾。真的太硬的話也只能等待了,或是使用[男性多重高潮]裡推薦的方法:想想你祖母裸體的樣子。
陰莖根部也有增大嗎?
有耶,但不是很明顯。應該只有我自己有感覺吧。屌型跟以前不一樣,血管也更突出明顯了
龜頭出現許多小突出?
我自己沒發生這個狀況。david說醫生說是微血管充血,如果未勃起也有明顯圖出才有問題。
圈握拉的力道太大,屌容易軟掉?2010-05-05
我沒有感受到圈握拉的力道對訓練當下的勃起程度的影響。如果屌會軟掉的話可以觀看猥褻物品以助興,不過同時也要小心不要讓勃起程度太高。
力道的拿捏我不清楚(也因每人握力不同,而難以衡量/解釋),不過據說PEGYM上的文章說不需要太用力。我自己則有一陣子因為太用力而造成龜頭下方的包皮些微腫脹(自己猜測是因為組織液都被擠過去了),但是這樣的力道也沒有造成更多的進步。
找到恥尾骨肌後,就不是利用排尿時來訓練它了?2010-05-19
沒印象書上有說「可以不用繼續在排尿時練」。除了非排尿時間外,我自己仍然在每次排尿時練習。
陰莖背側靜脈越來越紐曲
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恥尾骨肌鍛鍊時,為避免注意力不集中,是否應放鬆肛門括約肌?2010-05-30
我也沒辦法完全將這兩者分別放鬆或收縮,試過幾次後就放棄了。事實上這兩者的連動也讓我在拉屎的時候勢必沒辦法憋尿(因為兩者會一起放鬆),但也許就像無名指和小指的連動狀況類似,可以訓練出一些獨立性。(我不確定,單純猜測)
......
... read more

被反悔的薦購

交大浩然圖書館剛剛硬是把我之前申請薦購通過的書取消了。
資料名稱:真人版高潮全書

當初(10/8)的信件:

您推薦的圖書,本館已進行訂購,在正常狀況下(提供的書目資訊正確、出版社有存貨、非絕版書等等),國內出版的中文圖書平均購入時間約三?四個星期,西文圖書約二?四個月。建議您主動留意該書狀態,可至館藏查詢系統中查詢,若該書狀態為”登錄中”,表示已到館。


剛剛(11/2)的信件:
親愛的讀者 高睿甫 您好,於20091102我們已取消您預約的資料
由於本校圖書經費有限, 因此無法立即購置您推薦之圖書, 將視經費狀況陸續購置


我是已經習慣被以經費有限做為藉口而駁回薦購申請了啦。但是當初的文字是「已進行訂購」,然後過了三個多禮拜之後才說不買了,總覺得出爾反爾沒什麼公信力啊。

畢竟[奶油派:一個A片導演的菜鳥日記]、[G片工場]、[男同志性愛聖經],這三本書都被我順利薦購而且借出了;我可不希望明天又收到信說沒錢買[男性多重高潮]和[女性多重高潮]了(這兩本也是10/8申請通過的薦購書)。

我要批的並不是浩然的判斷標準,而是誠信問題啊!!......
... read more

鐵軍的野蠻性史


黃鐵軍 -
鐵軍的野蠻性史 :
我們的SM真實故事
當初要查六尺褌怎麼綁時搜尋到了作者Blog的文章[男妓的六尺褌(原文載於蘋果日報2003.8.13名采版)。能入選台大[同志研究]課程的討論書單我是不意外,但是可供借閱的圖書館裡面居然有高中,倒是很令我驚喜。

總之我跟交大圖書館薦購了這本書,還算順利,我也在前天成為第一個借閱此書的人。有趣的是我在拿到書的當天晚上就收到了催還通知信--看樣子我薦購的書都蠻有代表性的嘛(前一本是還在清大時薦購黃阿文的[最新健美運動詳解])。雖然有一點訝異交大登記的書本物價是186元....

翻了幾篇,其實有一點點失望。作者的譬喻與誇適濫用到我不斷想起他的記者身份,而對於SM中施虐者的角色也僅止於轉述別人的想法,在整本書中的比例是不協調的。真要說這標新立異的書籍講了什麼,大概就是給大多數「敬而遠之」(泛指有著「不要發生在我身上就好」或「那種事我才不會去做」的想法的人們)一個「虐囚遊戲與真實監獄的不同點在於,被虐者有能力隨時停止這個行為」提醒;還有以「記憶」的方式,從SM的角度重新去享受被支配、被污辱以及性別歧視--作者使用了過往被真實支配的記憶去享受現況中不帶敵意的指令與監禁。

[親愛的爸媽,我是同志]相同的是,反而是推薦序的部份讓我有比較多的收穫。卡維波(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甯應斌教授)那段「當保守派挾著刑法與警察暴力來控訴鐵軍猥褻變態無恥,以千夫所指的態勢來狠狠替愉虐戀定罪打入地域或監獄,卻反而正好勾動與滿足了鐵軍與許多愉虐戀的性慾」雖然免不了讓許多人又一干子打翻一船人,不過也讓我想起每當自己做出爭議性言行時那種期待觀看他人後續反應的強迫症--雖然我把那樣的自己歸納為是在操控這個世界。
......
... read more

有酒矸通賣無

也不知道該不該為這種事生氣。

之前因為陳雲林而發的一篇[陰謀論者也可能享受自在]裡頭,想要放入羅大佑的[超級市民]和其歌詞,不過Google的時候卻是在第七個結果才找到繁體中文的資訊。奇怪,羅大佑不是在台灣發展的比較多嗎?這解嚴前的台灣社會亂象諷刺歌曲居然是在被我們感到恐懼的對岸才查的到?

前幾週在家時聽到巷口收雜貨的車放著[有酒矸通賣無],一時之間還聽不出來是什麼曲子。在跟老媽討論了跟[酒矸通賣無]的差異之後,一直到上週才在YouTube查到王雷唱的板本。而這兩天想要查歌詞時卻完全沒有頭緒,剛剛雖然好不容易找到了但還真是覺得有點難找....

明明是那個年代應該很貼心的歌,卻被如此的遺忘。我們這輩的似乎也只是偶爾在KTV跟還不知道的人"炫耀"自己知道「蘇芮的[酒矸通賣無]是國語歌喔」之時會再提到一下,但是其實唱的好實在很難....

有酒矸通賣無

有酒矸通賣無 有酒矸通賣無
歹銅仔舊錫簿仔紙通賣無

透早著出門 併到日頭要黃昏
為著顧三當 街頭巷尾四界讚
有酒矸通賣無 有酒矸通賣無
艱苦我不驚 風雨我照行
這是阮運命 啊啊啊……

趁著少年認真拼 將來將來將來才有好名聲
做人要認份 好歹總是無十全
路行要久長 眼光著要看乎遠




怎麼會莫名奇妙就想要發這篇文......
... read more

熱線 - 親愛的爸媽,我是同志

親愛的爸媽,我是同志
去台北逛晶晶書庫的時候衝動用原價買了,結果後來跟老媽通電話時發現她已經買了。
老媽看了幾篇,說思緒上還是轉不過來,要我也看看,不過我實在不認為已經出櫃的我還有什麼必要去看這種書。明明是你們用了自以為是的邏輯才引發那麼多矛盾,為何還要我去憐憫你們的冥頑不靈?
而實際隨手翻了幾篇之後,也如所料地充斥著許多一知半解的不諒,我們其實相當清楚長輩對孩子那句「『只要』你快樂」永遠都是假的。放棄了對內文的期待之後我試著看了一下書序的部分,第一篇序的作者提到了一個自殺的女同事的故事:

我不知道妳為什麼要負責爭辯?那不是我的事嗎?我可以站在異性戀政治正確的位置,打著學術研究的旗號,與那一幫偽善的人爭論的面紅耳赤而毫不傷身;你難道不知道即便你的父母愛著你,也難以理解何以你要離婚?何以要與女人糾纏不清?...

雖然我無法判斷這位教授是不是也如嚴長壽和李家同那樣自以為是,我甚至擔心大眾會因為她的研究專長包含「變態心理學」而將同志也貼上「變態」的標籤(即使我不認為「變態」有什麼過錯可以讓大眾有資格去鄙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樣的一段言詞正說明了:我們永遠難以為自己辯駁。但這個問題也不會只存在於同志社群中。


當孩子出櫃後,父母就入櫃了。
我會提醒自己要記得,如果我對你們有所關心、體諒、憐憫,絕不是因為你們是我的父母--而是因為我愛你們。......
... read more

Sex vs. Love

這是個老題目了。我們就從法條來切入吧:

中華民國刑法 第一七章 妨害婚姻及家庭罪
第239條
有配偶而與人通姦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其相姦者亦同。
第245條
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百三十九條之罪及第二百四十條第二項之罪,須告訴乃論。
第二百三十九條之罪配偶縱容或宥恕者,不得告訴。


好啦,衛道人士們又會說了:無罪不表示沒有過錯。那麼請再看一下以下的思辯(如果我沒有濫用「思辯」一詞的話)
性行為應該建立在感情基礎(甚或婚姻)之上
=> 必須滿足「愛」的條件之後才能能有「性」
=> 「有愛而無性」可以,「有性而無愛」不行
=> 「性」必須是「愛」的子集合
=> 「性」的標準比「愛」還高
=> 「性」比「愛」還重要

印象中有位學弟曾經以「但我們可以沒有『性』」來反駁我,不過這跟我們常常在挑選伴侶時使用「寧缺勿濫」一詞一樣,並不能作為「愛比性重要」的論點基礎。其實上述推論的最後一個步驟有瑕疵:標準較高的不一定比較重要。但是這樣的解釋其實更加確立了「性」與「愛」彼此的獨立性。重點是,如果您認為「性」不重要,那麼它就不需要附屬於其他比它重要的東西。(當然,即使他真的很重要,也不表示它應該附屬於比它不重要的事物上。不同事物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繼承關係的話 就無需因重要性的高低而有先後次序之分)

總之,
如果「性」不重要,他就沒有理由必須依存於「愛」而存在。即使是宣告「性」是「愛的副產品」,也不夠資格否認「性」單獨存在的可能性,更不能說「有性無愛」是有罪的。

目前我可以接受的「先有愛才能有性」的論點是:為了避免性病與其他需經親密接觸方能傳染的疾病蔓延(比較自私的說法是:為了不被傳染那樣的疾病),所以只允許「可能引發傳染的事件」發生於「當事人們已彼此了解互信」之後。但是這個論點除了消級地允許通姦之外,甚至並沒有阻止同性間性行為和亂倫。(請注意我並沒有要污名化同性間性行為。相反地,「亂倫」除了在隱性遺傳疾病和愚民的人事管理上較難處理之外,並沒有任何不妥之處)事實上,如果法令是採用「防疫」的論點所制定,那就是剝奪了人民的人身自由(是否選擇對自身有「潛在」危險性的遊戲,其規定居然比香菸還有鉤心鬥角這種已知具有「確實」危險性的事物還要高!?);如果您硬是將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套用到別人身上,那就是個自許為神的獨裁者了。

不過另外需要聲明的是,就如本網誌的側邊欄所說明的,選擇什麼樣子的價值觀與標準是個人主觀的自由,我們不應對於他人的選擇有所輕蔑,只要他也同樣尊重我們的選擇。(其實這個「互敬」也只是我個人的建議,您可以自由選擇不同意,但是請容我提醒您也別忘了現世報的因果論)是否要讓「性」與「愛」有優先順序或是從屬關係,純屬個人意願。事實上我個人甚至願意遵從情感對象的意見而中止多重性伴侶的狀態。

最後,附上七年前的社論:
節錄,原文載於自由時報2002年5月13日
通姦不道德嗎?

有的婚姻允許配偶滿足其同性戀取向,有的婚姻容許配偶「有性無愛」的通姦(如嫖妓),芸芸眾生人間百態,不是每一對夫妻都堅持「性忠貞承諾」與「不對通姦事宜說謊」這兩項要求。

即使有些人認為性忠貞的承諾乃是婚姻的必要道德,但是他們的道德觀點不應該強加於所有人

......
... read more

歌詞

foobar2000突然亂數到蘇見信的【如果還有明天

話說我很喜歡薛岳的歌,是一種有台灣氣息(有修養的那種)的搖滾,可是那唱腔和用詞又很真實,(雖然晚了幾年,殷正洋就完全不一樣了,可能是受費玉清影響地頗娘)不過像是【超級巨星】的仿快板藍調路線就有點虛。看MV裡還蠻帥的,不像是我(們)道聽塗說印象中的那個時代。

而之前一直沒有聽懂的阿信版本的曲末,柯有倫加上的RAP,終於在看MV的時候有感覺了:

1990的秋天 演完最後一場
生老病死的對話 送來新的希望
下雨了 那是你的眼淚嗎
將我淋濕可以嗎 好讓我感受你的痛啊
笑我吧 不管黑夜是否太傻
笑我吧 走在邊緣只剩掙扎
笑我吧 哈哈哈哈哈哈 如果還有明天
是否這個聲音你也能夠聽得到 希望我們的夢想永遠不會被忘掉
希望有一天 哈哈 OH~ 可以再見面


相比之下,另一個阿信就走了完全不同的路線
那年冬天 子彈 它給了你自由
沒了 軀殼 就活在人們心中
看著 今天 你會笑還是會搖頭

一顆紅豆 為何 想單挑這宇宙
都要 怪你 在我心中播了種
一把 吉他 就想對抗萬千炮火

能不能暫時把你的勇氣給我 在夢想快消失的時候
讓我的歌 用力的穿過天空 為我愛的人做一秒英雄

能不能暫時把你的夢想給我 在勇氣快消失的時候
總有一天 要人們叫我披頭 最後沒成功 也做過最美的夢


不過,雖然是快歌,唱副歌的時候也是可以想哭的呢
一不小心又想起韓老頭(改編)的詞
為什麼要給我一把火熱的吉他 卻忘了教我彈奏的方法
就算我只會彈一首歡樂年華 可以非常瘋狂

為什麼要給我一首動人的樂章 唱出了青春年少的夢想
六條弦綁著我緊抓著我不放 感覺到一種力量
即使總覺得原本的詞其實是商業考量的產物卻還是認輸了......
... read more

看書

昨晚老爸問我有沒有興趣購買焦元溥的【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我很下意識的拒絕了,推託之詞是「如果有興趣的話,我打算先向圖書館推薦,看過且真的有興趣之後再買。」(話說清大圖書館的推薦書刊通過率好像不低,只是有「非課程相關書籍須於出版三個月後方能推薦」規定。我上次推薦的【最新健美運動詳解】不到一週就發訂了)
不過在上次白繼尚老師送我余秋雨的【人生風景】的時候,是有開始想要「再次」重新審視自己「不喜歡看書」的個性,事實上我連面對電腦的相關書籍都很沒耐性。之後要念的是藝術與應用,需要思考的將漸漸朝向沒有標準答案的瑣碎文字,所以是該試著念些書了。印象中芳瑜學姊(似乎是因為主修音樂學的關係)很常帶/看一些書,有空請教一下怎麼選書好了:P
......
... read more

余秋雨 - 人生風景

我看到,被最美的月光所壟罩的,總是荒蕪的山谷。
我看到,被最密集的「朋友」簇擁著的,總是友情的孤兒。

我看到,最興奮的晚年相晤,總不外事席是敵手。
我看到,最怨憤的蒼老歇息,總是針對著早年的好友。

我看到,最堅固的結盟,大多是由於利益。
我看到,最決絕的分離,大多是由於情感。

我看到,最容易和解的,是百年血戰。
我看到,最不能消解的,是半句齟齬。

我看到,最低俗的友情被滔滔的酒水浸泡著,越泡越大。
我看到,最典雅的友情被矜持的水筆描畫著,越描越淡。

我看到,最早到臨終床前的,總是小人。
我看到,最後被告知噩耗的,總是摯友。


這是今天趁衛道的大學博覽會而回去時,找白繼尚老師後,他說是祝賀我考上交大音樂所,送我的書-余秋雨(話說他居然有在Sina的Blog的【人生風景】的封底文字。我還沒有看內容,但我只在第一句的時候有比較如以往的思考。
  1. 我不喜歡用最高級,還有「總是」這種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詞。
  2. 是因為荒蕪的山谷才能夠襯托美麗的月光吧?
  3. 承上,如是的反思是否可以套用到生活中的哪個價值觀上?

但是第二句我看不懂。第三句開始讓我感到好奇,該不會都是這樣的句子?

如果是一般的文章,看到兩句同樣的句型,我就會開始厭倦,但我這次服輸了。

接下來,仍是我以往就有的思緒,「知道了又如何?」有太多的名言我們也不是要刻意把他們當耳邊風,而是對於現況的臣服。就好像我現在如法炮製說一句「我看到,最令人無奈的,總是那些至理名言」,讀者們可能一時半會也找不到漏洞(事實上我還沒找到,目前也認為沒有)。

所以,那是我對這個封底所想要表達的事情的結論(即,這封底的文字的目的之中,除了「吸引讀者去買」的另一部分),就是表達「我看到,最令人無奈的,總是那些至理名言」。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的。
......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