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AI不可殺,那麼開發過程的測試品呢?
我沒在玩這個,不過剛好前幾天想到AI的人道議題。
起因是想到「一個上市或供免費下載的程式,在推出之前,被編譯過多少次、又被刪掉了多少個不同版本的可執行檔」。
在「機器人」、「人工智慧」的概念漸為世人週知後,許多作品都有「不願被銷毀的AI」的梗(小叮噹應也可算是)。
但是,或許跟許多擬人化的故事會竄改性別一樣,為了讓人類更有認同,這類作品都著重在「已經發展到『能夠思考、有自己的意識』的AI」,而沒有著墨太多在那些「沒機會發聲」的個體。
AI相關故事的主角可能是某個型號,而「開發該型號的過程中,銷毀了多少測試品」這件事,我們是不談的。
有個說法是:拿底片相機,會因為「底片有限且很貴」而仔細端詳、琢磨、設想、構圖後才按下快門。由於珍惜自己的每一次快門,才會有那麼多數十年前的黑白照片,至今都仍無法超越。
也許寫程式也是,如果我們面對的是當年要打卡、等一週編譯,最後得到個syntax error的年代,就會更珍惜吧。
不過如果還是那樣的年代的話,我大概也就沒興趣了吧。(或許也不錯,可以更專注在性交易上)
難以拿捏的是,如果把「把AI當人看」無限上綱的話,動物保育不用說,恐怕連要按下delete鍵把一個字刪掉,都得另人流淚了。
但相對的,如果把反面的想法也無限上綱的話,殺人就也無所謂了。
啊,也許應該拿「燒板子」之類的硬體,或是實體物(器械、建築等)設計的領域來比喻。
然後教育部說要砍九所學校,我覺得還蠻像是生了小孩又殺掉,不但不是墮胎,連生母殺嬰罪都不適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